□ 楊雨莎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diào),“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殷切期盼,為青年干部的成長指明了奮斗方向。
立凌云之大志。華夏民族的歷史長卷中,從不缺“俱懷鴻鵠志”之者。東漢時期,開國功臣馬援立下“男兒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一生戎馬最終壯烈犧牲;民族存亡時期,“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詮釋報國之志;革命戰(zhàn)爭時期,我黨早期領導人劉伯堅用生命踐行“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的崇高理想等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革命家樹立了報國為民的遠大革命理想,用熱血鑄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青年要成就一番事業(yè),闖出一片天地,不僅要立志,還要立大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
明至善之大德。歷朝歷代都反復強調(diào),“德不厚者,不可為官,德不厚者,不可使民”“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種十里名花,何如種德,修萬間廣廈,不若修身”。反之,如果官員德行不高或沒有德行,又當如何?無德又居高位,便會帶來災禍。所謂“不仁而居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德不稱位,不祥莫大焉”“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德乃立身之本、為政之要、立國之基。青年干部要把道德修養(yǎng)作為人生的必修課,堅持從小事小節(jié)上加強修養(yǎng),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只有擁有了良好的德行,將立德同做人為官相結(jié)合,才能造福一方、才能讓百姓信服、才能留下良好口碑。
成棟梁之大才。青年干部要成就一番大事,不僅有卓越的才能,而且具有堅韌不拔的執(zhí)行,才能從同類人群中脫穎而出,盡快成長成才,實現(xiàn)自我價值。要學而知之,“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多學一點、學深一點、學懂一點,通過學習汲取理論之精華、補足精神之“鈣”,從而增長才干,提高水平;要知而行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點滴積累中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艱苦奮斗中磨煉意志,在長期實踐中增長才干;要行而篤之,“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沿著正確的道路走下去,順著事物的規(guī)律遵循下去,悟到科學的方法堅持運用、不斷完善下去,才能成大業(yè)、成偉業(yè)。
擔時代之大任。邁步新時代,無數(shù)個英雄用行動詮釋了“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使命擔當。從擔起“端牢中國人的飯碗”的重任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傾盡一生心血探索雜交稻,讓中國遠離饑餓,讓世界糧食增產(chǎn);到毅然接過研究瘧疾防治藥物研究使命的中國中醫(yī)藥學家屠呦呦,制成抗瘧新藥青蒿素,拯救萬物蒼生;再到醫(yī)從教一甲子的著名醫(yī)學家鐘南山,抗擊非典、新冠逆行,肩頭始終扛著醫(yī)者的擔當……青年干部們要學習好、發(fā)揚好、賡續(xù)好英雄身上偉大的時代精神,保持只爭朝夕、奮發(fā)有為的奮斗姿態(tài),為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風雨不輟、躬耕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