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鑫
星空無比浩瀚,征途永無止境。當海南文昌迎來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jié)之時,天宮也迎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中國人距離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又近了一步!
千百年來,宇宙之“問”,牽動著全人類的好奇之心,記錄著每一個航天工作者的艱辛付出,也印刻著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青年干部當汲取航天精神營養(yǎng),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中攻堅克難、矢志奉獻、精益求精,爭做有為青年。
感悟航天精神,要以攻堅克難的精神潛心修為。“胖五”飛天、“墨子”升空、“嫦娥”采壤再到“問天”沖霄,國之重器更顯大國實力。我國航天事業(yè)步履堅實,然而每一件大國重器的面世,無不是航天工作者的每一小步積累而成。在面對西方多國全向科技封鎖時,我國更加堅定了在航空航天領域一定要走出一條獨立自主道路的信心,我國航天人面對科技高峰不畏難,一項項關鍵技術的突破,一道道科學難題的破解,一個個輝煌成就的取得,他們用頑強的意志,不斷占領航天科技的制高點,并用實踐印證了“關鍵的技術是買不來的,而航天科技‘只有有了實力才會有話語權’”。作為青年干部,在工作當中也應該深刻汲取航天人不畏艱難、勇于探索、攻堅克難的航天探索精神,在一項項工作中鉆研解決辦法、總結工作方法、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攻克工作難題,鍛造過硬的工作能力,不斷推動干事創(chuàng)業(yè)取得新成就。
感悟航天精神,要以矢志奉獻的精神有所作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空間站建造工程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規(guī)模最龐大最復雜質量可靠性要求最高和極具風險性的一項重點工程。航天科技工作者在研制、生產和試驗中往往需要有異于常人的付出和努力,他們以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精神為航天事業(yè)傾注自己的心血。作為當代青年,偉大科學家錢學森無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建國初年錢老排除萬難,歷盡艱辛回到祖國,錢老帶領老一代航天人,克服重重困難,在較短時間內鑄就了“兩彈一星”的歷史豐碑。從錢學森到南仁東再到王希季,一位位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先驅者、開拓者在我國航天事業(yè)上埋頭苦干、甘于奉獻,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刷新我國航天事業(yè)新征程新速度。作為青年干部,我們要從航天人身上領悟矢志奉獻的精神偉力,在“問天”精神的鼓舞下,以無私奉獻、心無旁騖的不朽精神,在艱難險阻中練就過硬的本領,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奮斗終身。
感悟航天精神,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全力而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宇宙的猜想,而后,幾乎歷代王朝都設有專司天象的官方機構。先秦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問》長詩,體現(xiàn)了古時可貴科學精神的萌芽,也給予了今時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以命名的靈感。而今,“問天”實驗艙奔向浩瀚宇宙,肩負了祖先的重托,接續(xù)著科學的探索。“天和”核心艙、“夢天”實驗艙、“問天”實驗艙,每一個航天飛行器的成功發(fā)射,都凝聚著我國航天人極其嚴肅、極端認真、極端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正是依靠廣大航天工作者視質量如生命,幾十年如一日的嚴慎細實和有條不紊才換來了神舟飛天的連戰(zhàn)連捷。“山頭自有雄魂焰,誓托神星凌九天”廣大青年干部要培養(yǎng)勤政務實的工作作風,在工作當中錘煉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務實恒心,以精益求精的標準要求自己,從細節(jié)中積累成功的因素,從細節(jié)中鞏固成功的基礎。
“群英廣智聚東風,神劍怒嘯上九重;中華兒女多奇志,漫步寰宇問蒼穹”。傳承好、發(fā)揚好航天精神是對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最崇高的致敬,青年干部要把航天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爭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中,永葆初心、勇?lián)姑,從而在新征程中綻放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