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上的“解題神器”軟件,用攝像頭掃描并拍下題目,不到10秒鐘就會自動給出答案。新學期開始,這種被學生們稱為“作業(yè)福星”的手機APP開始在中小學生中盛行。昨日,西安市碑林區(qū)某中學初一學生家長何女士,仔細看完女兒用手機演示的這個答題全過程后,驚訝地說,“這不是讓孩子偷懶么?”
女兒用“解題神器”完成作業(yè)
家住菊花園的何女士是西安市某職能部門干部,母親照顧著上初一的女兒和上小學五年級的侄子,自己每天晚上給兩個孩子檢查作業(yè)、簽字,忙完孩子的學習,基本上就到晚上10點了。最近開學這幾天,她發(fā)現女兒和侄子作業(yè)都完成得特別早,準確率也相當高。3月10日晚上,無意間發(fā)現女兒在用手機給一道數學題拍照,她順口說了聲,“快寫作業(yè),別玩手機了。”
昨日上午,何女士在單位和同事們說起這兩個孩子的學習情況時,說現在課本上的知識越來越復雜,感覺自己都輔導不了女兒的作業(yè)了,尤其是數學題。一位男同事說,他經常利用“作業(yè)幫”軟件輔導兒子的作業(yè)。
何女士突然想起了女兒用手機給數學題拍照,中午下班后,匆匆趕回家,找出一道數學題讓女兒解答,女兒思考了一會說:“我還沒有學呢,不過有辦法解決。”接著拿出手機對這道題進行掃描,答案和解題步驟瞬間出現在手機上。“這不是讓孩子偷懶么?長期這樣下去還了得?簡直就是在糊弄家長和老師。”嚇了一跳的何女士說。
不少中小學生用過“解題神器”
昨天中午1點30分,記者來到朱雀路雁塔區(qū)某中學門口,隨機詢問了11名中學生,7人知道“問他作業(yè)”、“作業(yè)幫”、“PhotoMath”等“解題神器”,5人曾使用過。隨后又到附近一所小學門口詢問了3名五年級和4名六年級的學生,其中3人知道“解題神器”,一名6年級的男生說使用過,并拿出自己的手機給記者進行了演示。
期間,上初二的李同學說:“我們班有幾個同學從上學期末就用‘解題神器’來做作業(yè),但考試成績都不理想。這學期開學到現在,用的人更多了,但都不敢讓老師知道。我用過一次,感覺挺新鮮,但不敢常用,要不然考試時就慘了。”
記者隨后打開手機商城,以“解題神器”為關鍵字進行搜索,出現了“作業(yè)幫”、“問他作業(yè)”、“學霸君”、“作業(yè)神器”、“學習寶”、“PhotoMath”等30種應用軟件,各種軟件都有“官方介紹”、“軟件特色”等詳細推介內容。記者隨即下載了“作業(yè)幫”的APP,掃描了一道小學六年級的數學題,瞬間就出現了答案。
別讓“解題神器”淪為“偷懶神器”
記者隨后來到附近某中學,該校代初一年級數學的何老師說,他知道這種軟件,也制止過個別同學使用,讓學生做作業(yè)的目的是為鞏固知識、查漏補缺,絕非是給老師完成任務。這種軟件只能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千萬不能有依賴性。更糟糕的是,這種軟件給出的解題步驟不規(guī)范,答案也不完全正確。尤其是數學、物理題,如果解題步驟不規(guī)范,或者沒有步驟,中考、高考是要被扣分的。
文/圖本報記者趙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