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玉佳
“這幾年多虧女兒和女婿對我的悉心照顧,我才能安享晚年。”石泉縣曾溪鎮(zhèn)聯(lián)盟村1組高齡老人徐世秀拉著鎮(zhèn)干部的手激動地說。
徐世秀的人生歷經(jīng)風雨。原本育有6個子女的她先后失去2個兒子。2013年,三兒子意外離世。2020年3月,二兒子王克華因孩子上大學,家庭開支過大,需外出務工。加之徐世秀年事已高,二兒子居住的樓層高,上下樓不方便。于是,女兒王克琴、女婿杜孝和便商量把母親接回聯(lián)盟村贍養(yǎng),讓母親在農村安度晚年。
清晨6點,王克琴輕手輕腳起床,先為母親準備好軟糯的小米粥,再把西紅柿炒蛋盛進保溫碗。她知道92歲的母親牙口不好,家里的菜譜永遠以豆腐、茄子等易消化食物為主。“媽年輕時愛吃硬飯,現(xiàn)在得把米飯多蒸20分鐘。”王克琴說。
晚飯后的“親情時刻”更是雷打不動。王克琴還不忘陪母親聊聊天、給母親捶捶背,緩解老年人的孤獨和苦悶感。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王克琴的女兒杜娟每次回來也都不忘給外婆帶一些面包、蛋糕等松軟的食物,陪外婆聊一聊家庭的瑣事,總是逗得老人開懷大笑。三代人圍坐說笑的場景,常常引來鄰居們羨慕的眼神。
今年4月,一場感冒引發(fā)徐世秀肺部積水,需要做穿刺手術。“媽,您當年教我們走路都不怕累,現(xiàn)在咱們也勇敢一次?”王克琴握著母親的手通宵守護。最終專業(yè)醫(yī)療方案和親情鼓勵打消了老人顧慮。術后康復期,她變著花樣煲湯滋補,自家養(yǎng)的土雞、精選的筒子骨在砂鍋里翻滾出孝心的味道。
無論歲月如何流轉,王克琴的孝行卻從未改變。作為女兒,她盡孝床前;作為媽媽,她言傳身教。無論角色如何轉變,不變的依然是她那顆拳拳孝心。